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

时间:2024-07-14 18:53:33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
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,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。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

尊敬的各位评委、老师:

大家好!

我说课的课题是《曹刿论战》,(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)。下面,我将从教材、教学目标、教法、学法、教学过程、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。

【说教材】

1、教材分析:

《曹刿论战》选自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,该篇简明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----齐鲁长勺之战,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,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,生动地说明了,政治上取信于民,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,对于战争的重要性。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。

2、教学目标

知识与能力:

(1)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、虚词、特殊句式。

(2)理清课文思路和结构,领会文章剪裁精当的写法,并背诵全文

(3)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

(4)了解《左传》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,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,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

情感态度价值观:

(1)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
(2)热爱祖国、热爱社会,“天下兴亡,我的责任”

3、教学重、难点:

重点:

(1)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、虚词、特殊句式。

(2)行文结构脉络、人物形象分析,课文的背诵

难点:

(1)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;

(2)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。

【说教法】

本堂课我主要采用:问题导入法、点拨法、讲解法,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,完成学习任务。

“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”(叶圣陶语)。本文是短篇精品,内容丰富。字词句方面,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文言知识水平,大致能够理解。因此我准备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,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采用圈点批注、朗读、讨论、质疑、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。

【说学法】

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:

(1)加强文言文的朗读。在朗读中找准语感,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,在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,故事情节,在朗读中背诵积累。

(2)鼓励学生课堂讨论,提出质疑、探究并解决问题。

(3)注重及时的课堂训练,检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。

【说教学设计】

一、自读课文,问题导入

老师播放古典音乐,并在课件上显示相关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读课文。

1、曹刿和谁论战?谁是主人公?——鲁庄公、曹刿

2、论的是哪一次战役?——长勺之战

3、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?——战前、战中、战后

二、题目切入,理清思路

老师以课文题目切入,继续追问学生:本文为何不以“长勺之战”为题,而已“曹刿论战”冠之?

作者的重点不是写“战”的过程,而在于“论”,因此,作者针对题目对材料进行了删减取舍,详略得当,重点突出。主要表现在,全文三段文字,一、三段文字分别围绕着“何以战”和“克之故”进行详细的“论”——“问对”,而对战斗过程只是在第二段中寥寥几笔结束。这是本文的结构概括。

【这一问题的设置,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关注题目中的“论”字的同时,对文章有一个初步整体的理解,这是学习本文的起点。同时通过学生与学生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,对文章篇章结构(战前、战中、战后)及部分语句如“乃入见”、“何以战”、“可以一战”、“既可,公问其故”等有更透彻的理解,由“言”悟“文”,文与言得到较好的结合,习与教做到较好的互动。学生在读课文时,由题目中的一个“论”字会有所体悟,理解本文的重点在“论”而非“战”。】

三、背景介绍,理解主题

1、本文重点在“论”,在于庄公与曹刿的“问对”,但因历史久远,谈话中涉及的许多字词及字词背后的含义、文化意蕴学生已经不太了解,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,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。

接下来,老师先讲解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重点字词,有疑问的学生先分组讨论、讨论不得查阅参考书、实在不理解再提问老师。以此培养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

背景知识: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,贵族家里有许多奴隶,当时诸侯国没有常备军,一旦开战,由各将领将家丁、奴隶、平民组织起来作为军队,用战车进行作战,战车上由一人驾车,称为“御”,两人执长矛作战。打仗时,通常是双方排好阵,称为“对阵”,“阵”字常写作“陈”字。擂鼓,表明作战开始,战车向前冲杀;鸣金,即撤兵,收缩队伍。打仗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大事,开战之前,必定会祭祀宗庙,求得祖宗、神灵的保佑,仪式很隆重,由国君亲自祭祀天地、祖宗,献上猪头、牛头、羊头等最好的祭品,称之为“牺牲”,作战胜利后,战利品除了国君拿一部分,大部分奖赏给将领们,士卒们往往所得甚少。

这里,将文中重点字词贯穿于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及文化背景来讲解,可以激发学生对探析文言字词和古代文化的兴趣。

讲解完毕后,再播放一个春秋战国时期作战的视频,ppt呈现一张战车图,标出“轼”、“辙”的部位及战车上作战人员分配,让学生对“牺牲”“轼”“辙”“御”“帛”等字词有准确的理解。这也是对前面所学重点字词的一个巩固。

2、先前学生已经明白了本文的重点在“论”字上,教师将文中两人“问对”的语句重新编排投影呈现出来,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这两段,再试着翻译文中两人对答的话,注意人物语气。

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

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

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

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

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

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

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;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

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
3、这两段文字是本文的重点,更是关于“论”的战争思想的体现。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这两段文字的意思后,引导学生思考:从两人战前、战后的对答中,你能看出二人思想区别何在吗?

这一问题是试图让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字背后的内容。以言品文,通过师生交流,让学生理解曹刿通过逐步否定庄公的 ……此处隐藏15137个字……义,学习本文以“论战”为中心,剪裁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。

2、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曹刿及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。

【说教法】

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启发式讲解法和问题导引法。对于文言文,学生底子相对薄弱,有部分较晦涩的文言词语我采用讲解法直接点拨;还有些内容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来完成,对于此部分内容我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;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,我采用问题导引法,设置问题层层导引,让学生们在问题中阅读,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古文的兴趣,还能有效地梳理文章叙述线索、客观分析人物形象。

【说学法】

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:

1、诵读法。所谓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诵读是学习文言文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,这也是由文言文的时代距离特点所决定的。在诵读的过程中,要求学生读准字音,深入文意,体味文言的音韵美,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达到背诵的程度。诵读法的运用便于学生们找准语感,体会语言特色,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。

2、讨论法。课堂讨论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活动。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还能刺激思考,集思广益,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交流方法与心得,这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复习检查诵读课文

二、复习关于《左传》的文学常识、文中关键词语及精彩句子的含义

1、 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、完整的编年体史书。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。

2、 关键词语

(1)词语释义

肉食者鄙 (鄙陋,目光短浅)

小惠未遍 (遍及、普遍)

弗敢加也,必以信 (虚夸,谎报)(诚实)

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 (使人信服)(赐福、保佑)

公将鼓之 (动词,击鼓)

既克 (战胜)

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 (倒下)

(2)一字多义

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 (所以)

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12

一、说教材

1、教材分析:

《曹刿论战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,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。这篇出自于《左传》的文章主要围绕着“鄙”和“远谋”这一文眼,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。史料剪裁得当,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、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。

2、教学目标:

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:阅读浅易的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;诵读,有意识的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。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,读出一点语气。因此,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、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,我制定如下目标:

(1)知识目标:加强诵读,疏通文意,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;

(2)能力目标:理解课文内容,找出本文文眼,领会全文主旨;

(3)情感目标: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
3、教学重、难点:

(1)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“之”“以”的用法;

(2)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;

(3)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。

二、说教法

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,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。本课虽是讲读课文,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,老师只起主导作用。新课程同时提出“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,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、态度、习惯,鼓励学生想象、质疑、发现、创新”。在授课中,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、理清文章叙述线索、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,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。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。

三、说学法

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,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,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,疏通文意,理解课文内容,明确文章主旨;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,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,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。这也符合新大纲中“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,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,科学地练习技能,全面提高语文能力”的要求。

四、说教学设计

(一)导入新课:回顾历时课本上所学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(例如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)导入新课,学生通过回忆、讨论,激活其学习积极性。

(二)朗读课文:课前预习时帮助学生正音、注重停顿,课堂上采用齐读、分角色朗读等方式,让学生熟悉课文、理解字面意思。

(三)疏通文意:要求学生,以四人一小组展开对文言字词的谈论,结合课下注释,初步理解文意。这样可以避免教师逐句翻译的枯燥及对课文的支解,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,小组的讨论、交流,让学生既发表见解看法,又获取多方面信息,开拓学生的思路。最后教师把重点文言字词、文言现象用多媒体展示:(例如:重点实词:“专”、“加”、“信”、“孚”、“情”、“属”、“作”、“盈”、“靡”等字的含义;通假字:“徧”;古今异义词:“牺牲”、“狱”、“可以”、“虽”、“再”;词类活用:“鼓”、“福”;特殊句式:判断句、省略句、倒装句;虚词:“之”、“以”的用法。)

(四)理清结构、明确主题:

1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,简述课文三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?(见板书)

2、文题是曹刿论战,但论战前还有一大段“请见”内容的叙述,在这一个部分里,通过学生齐读,教师提示学生找出文眼。学生自主讨论,明确本文文眼,即:“鄙”和“远谋”。(提示学生文眼有贯穿全文的作用,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。)

3、接下来曹刿是如何论战的?庄公又是如何回答的?曹刿又做了什么判断?(见板书)

这些问题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,学生边读边思,自主讨论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。同时,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分析课文内容,为以后做好阅读题打下基础。

4、第二部分中,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是一笔带过的,而与文眼有关的描写曹刿和庄公指挥作战的内容却作为详写,让学生讨论得出:文眼在这个部分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?(见板书)

5、第三个部分用了两个发语词“夫”,给我们分析了作战中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分别是什么?(见板书)

6、为什么战前准备、战后分析取胜原因要作为详写?而战争过程要略写呢?

学生明确:围绕全文文眼的部分应该作为详写内容,与之无关的叙述就可以略写,甚至不写。即文章内容剪裁得当。

7、拓展升华:

这样的剪裁方式给我们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呢?

学生可答出: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;起衔接、交待、照应作用的材料略写;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写。

五、说板书设计

《《曹刿论战》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